張家界新聞網4月20日訊(通訊員 黎治國) “光悶著頭干,不了解科技信息、市場行情不行,市場需要什么咱就種什么。所以,去年我還注冊了自己的網站,今年種蔬菜俺要主打‘科技牌’”! 4月19日,桑植縣蔬菜大戶呂紹祥,一有空就忙著上網,查看種菜的相關信息,并認真做下筆記。在桑植鄉(xiāng)村,“科技”已成為春耕備耕的“關鍵詞”,處處涌動著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
近年來,桑植縣將互聯網建設覆蓋全縣23個鄉(xiāng)鎮(zhèn)340個行政村,每個村都配備了網絡設備。為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該縣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在工作人員上門鼓勵支持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農民購置了電腦,了解春耕信息,查看市場行情走勢、農產品價格趨向,從而合理安排農業(yè)生產。農民向科技要效益,向信息要效益,農民生產從過去的“看天吃飯”轉變?yōu)椤翱茖W耕種”, “先種植再找市場”轉變?yōu)?nbsp;“先探市場再種植”,極大地提高了農業(yè)綜合生產效能。
為打好“科技牌”,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桑植縣組織農業(yè)、林業(yè)、畜牧等涉農部門成立了農業(yè)生產服務隊,走進村莊、深入農戶,以集中培訓、辦田間課堂和蹲點咨詢服務等相結合的形式,廣泛開展入村培訓、科技下鄉(xiāng)和科技咨詢等活動,對口、巡回服務,推廣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確?!稗r業(yè)技術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同時利用桑植新聞網、政府公共信息網、農業(yè)信息網、微信桑植在線等網站,完善各種農業(yè)數據庫,開設農業(yè)科技服務欄目,提供農業(yè)科技、政策法規(guī)、農業(yè)產業(yè)化、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技培訓等方面知識,讓農民不出家門就可以了解實用信息。
入春以來,該縣已開展培訓達250場次,指導農民科學施肥10萬畝,送科技資料3萬余份,引進優(yōu)良品種8多萬公斤,解答科技咨詢1500多人次,實現收入人均增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