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構想宏大而又具體,“中國夢”的實現漫長而又艱辛。億萬人民要團結一心接續(xù)奮斗,須臾離不開法治的規(guī)范與保障。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加強法治建設對于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理念到實踐,始終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過程。經過長期探索,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統(tǒng)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日益深入人心。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的條件下,法律的實施便成為主要問題。毋庸諱言,當前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司法執(zhí)法問題還比較突出。嚴格、公正地司法執(zhí)法,充分發(fā)揮法治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公平公正是法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因如此,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格公正地司法執(zhí)法,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做到在法律面前不講特殊和例外,使公平公正原則在每個案件辦理中得到體現,促成人們不愿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良好環(huán)境,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社會實踐是法治建設的基本依據。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利益關系持續(xù)變化,需要立法、司法、執(zhí)法活動與時俱進,使法治能夠科學、有效、公正地調整各方關系、各種利益。當前尤其需要加強法治實踐中的科學與民主,擴大公眾有序參與,更好地發(fā)揮法治對于社會活動的引領作用。
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法治意識對國家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斷完善立法、嚴格司法執(zhí)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讓法治的陽光照亮社會每個角落,每個人的追夢之路、整個民族的追夢之路必將更加亮堂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