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_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_91看片国产精品

    <menu id="2enbd"></menu>

    <bdo id="2enbd"></bdo>
    <style id="2enbd"></style>
      <label id="2enbd"></label>
      <dfn id="2enbd"><b id="2enbd"></b></dfn>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張家界新聞

      全市首例!當庭宣判!

      2023-09-13 10:05:40  來源:  作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9月11日上午,市中級人民法院組成7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李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該案由市人民檢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經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事人最后陳述等法定環(huán)節(jié),法院當庭宣判,一審判決李某某賠償公益損害賠償金5058元,并判令李某某在張家界市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李某某當庭表示服從判決,并承諾會引以為戒,不再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

        1.jpg
        2.jpg
        這是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譚輝武帶領市教育局局機關及市直三校干部職工60余人旁聽了庭審。



        案情摘要



        2021年4月,李某某應其微信好友邀約,進入出售通訊用戶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的微信群中擔任客服人員。李某某的工作內容為將他人非法提供的通訊用戶手機號碼轉發(fā)到指定微信群內,供微信群內人員操作注冊“58同城”等網絡賬號,注冊過程中李某某又及時將他人非法提供的注冊驗證碼轉發(fā)到指定微信群內,供微信群內人員完成賬號注冊流程,每成功注冊一個賬號,李某某可獲取0.6元報酬,至2021年6月27日,李某某轉發(fā)手機號碼及驗證碼1萬余次,獲利5058元。2021年7月7日,慈利縣公安局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李某某立案偵查,并于2021年10月28日移送慈利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慈利縣人民檢察院經審查后,于2022年8月10日對李某某作出不起訴決定,李某某已退繳違法所得。張家界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jiān)督職責中發(fā)現,李某某未經通訊用戶同意,將通訊用戶的電話號碼及驗證碼傳輸給他人注冊APP網絡賬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條等規(guī)定,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故提起公益訴訟。



        裁判理由



        法院經審理認為,通訊用戶的手機號碼及驗證碼屬于個人信息,李某某將通訊用戶的手機號碼及相應驗證碼傳輸給他人注冊APP賬號,傳輸數量達1萬余次,可能出現他人濫用注冊賬號從事非法經營、電信詐騙、刷單等違法犯罪活動,對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侵害了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其行為已經構成民事侵權。
        李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雖經刑事處理,相關獲利已退繳,但刑事處理不能替代民事責任,李某某仍應對其侵犯不特定多數人個人信息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個人信息屬于人格權類民事權益,既具有人身權屬性,也具有財產權屬性,李某某非法傳輸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并從中獲利,無疑會給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甚至導致個人名譽和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李某某應當通過公開賠禮道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表達歉意。
        李某某非法傳輸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會導致個人信息主體喪失其個人信息的財產利益,李某某應當賠償相關損失。李某某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造成的財產損失難以確定,但根據查明的事實,其獲利為5058元,故李某某應當承擔5058元的民事賠償責任。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3.jpg
        4.jpg
        5.jpg



        法官提醒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個人信息被濫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與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綁架等犯罪合流,嚴重影響了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法律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采取公法與私法并重的綜合性保護方法,既對違反公法上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違法犯罪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甚或判處刑法,也允許公民基于其個人信息上的民事權益,請求侵害個人信息的侵權人承擔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個人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規(guī)定處理個人信息,侵害眾多個人權益的,人民檢察院、法律規(guī)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在法律為公民個人信息免受侵害提供防御屏障的同時,廣大公民自身也應該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要真正認識到“線上平臺的免費午餐券需要用我們個人信息來換取”,而這種免費的成本已經變得越來越高了,要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對待個人信息,積極保護個人信息。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條:“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yōu)先用于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條:“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九條:“處理個人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造成損害,個人信息處理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
        前款規(guī)定的損害賠償責任按照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個人信息處理者因此獲得的利益確定;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和個人信息處理者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七十條:“個人信息處理者違反本法規(guī)定處理個人信息,侵害眾多個人的權益的,人民檢察院、法律規(guī)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